2018
-
10
-
17
2018年4月2日,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计算和监测分析,天宫一号于当日8时15分左右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海域,最终用绚烂的身姿实现了完美的告别。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从这个时刻开始,天空上有了属于中国的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之所以取名为“天宫”,主要是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神话中对未知太空的孜孜追求,古人将“天宫”视为最神圣的神碉之地。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与神舟八号共同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站技术实验;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当然,完成这些任务的前提是要有“通天神通”,那天宫一号是如何具有这些本领的呢?这一切源于它内部的两个功能舱:资源舱和实验舱。资源舱: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实验舱: ...